雪亮工程智能運維一體箱
交警信號燈監測箱
?交警信號燈監測箱(型號8004定制款) 與傳統設備箱的區別傳統設備箱體內部裝置有電源配電模塊、防雷模塊、光纖熔接盒等,主要為負載設備供電電源保護,光纖熔接,防雷,防雨,防塵,防潮,防盜等。
交警智能通信柜
?交警智能通信柜?(中控柜) 使用智能物聯網控制器,可完成空開狀態監測并遠程控制。監測線路電壓值配電柜的開門狀態,可遠程開門控制排風扇,可根據溫度值自動排風加熱功能,可根據溫度值自動加熱。
安防監控智能配電箱IMS-8004B
安防監控智能配電箱與傳統設備箱的區別:傳統設備箱體內部裝置有電源配電模塊、防雷模塊、光纖熔接盒等,主要為負載設備供電,電源保護,光纖熔接,防雷,防雨,防塵,防潮,防盜等。
事故現場安全防護解決方案
公路交通事故處理現場安全防護作為智慧交通建設主要內容,越來越受到有關部門重視。特別是二次事故發生,無關車輛因過失撞入事故現場,再次造成事故,往往對前次事故現場的處理人員、救援人員和其他人員造成嚴重傷害。
路燈調控解決方案
城市路燈存在著開關燈控制方式簡單、亮燈時間不準確、巡查困難、故障處理不及時、亮燈率無法把控等問題,從而導致路燈系統能耗高,維護成本高。 傳統的路燈控制系統已無法滿足智慧城市管理的需要,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從而得到廣泛應用。
高速收費廣場非法入侵解決方案
高速收費廣場非法入侵監控系統,引入AI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實現人物和非機動車的唯一特征分析,通過建立若干定位基站及地面增強基站,實現三角定位校準,提高定位精度,提供米級、亞米級、厘米級定位服務,實現收費廣場的非法人員、非法車輛入侵監測,發生非法入侵時實時報警,同時提供報警記錄、報警截圖追溯報警現場等,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安全防范管控能力,保障設備、設施的安全性,加強收費廣場的管理能力。
IP數字化方案
交警行業智能運維解決方案
針對交警設施設備故障的排查、診斷和修復的整體解決方案 ·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運維成本
智慧糧庫糧情監測綜合管理解決方案
隨著現代化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結合目前糧庫現狀,期望可以通過一套智能化的監測綜合管理系統,實現對糧情、油液和天氣情況的監測.
森林防火全生命周期監測系統解決方案
從森林防火工作的實際業務流程出發,改變和優化傳統火災防控不足問題,對森林安全進行全生命周期保護。在火災發生前做到有效管控和火災預防;在火災發生時,能夠借助科學技術手段及時發現災情,并多方應急警告,為火災施救工作提供及時、高效的指揮調度、數據、現場實施動態的全方位支持;火災發生后的科學災后分析統計,針對頻發時間、數據、環境、位置、范圍、救災效率等進行有效分析。
鐵路口閘機解決方案
鐵路路口閘機開合是鐵路交通不可避免的操作,可方便火車的行駛與了解火車路線與行駛時間。并且提到鐵路必不可少的就是鐵路安全,因為一旦發生事故通常都不是小事情,會造成人員傷亡、經濟損失以及社會負面新聞等嚴重不良后果。系統的安全控制放在首要考慮。
防災實時監測預警系統方案
防災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對雨水帶來的災害實時監測與防控,主要應用在涵洞、隧道、橋梁、河道等場景,對洪水帶來的災害進行實時監測、預警、災害的防御。
公路工程施工現場管理系統方案
公路工程現場管理關系著整個公路工程的人員、質量和生產安全,在整個公路工程管理中,施工現場管理是核心。公路工程施工現場作為交通運輸部“兩區三廠”示范工程,各級部門高度重視項目管理工作,以“匠心智造,精品工程”為建設目標
智慧綜合監測站
關鍵詞:監測站、綜合監測站、智慧監測站、小型氣象站、農業監測站、風速監測、雨量監測、水寢監測、溫濕度監測、智慧農業、綜合監測、農業生產、 農田監控、氣象災害預警、農民支持、實時信息、智能技術、農作物管理
智慧井蓋管理系統方案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窨井蓋被盜、移位、噪音、井蓋及周邊路面下沉、井蓋材質型號不統一等問題,嚴重影響城市形象、造成安全隱患,時常困擾著廣大人民群眾。雖然各級管理部門,積極加強監管,但窨井管理面臨的問題難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智能用電解決方案
智慧用電系統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由智能終端、無線數據傳輸模塊、智能空開、智能監測云系統4.0等部分組成,通過有線、WiFi、4G或5G等多樣化通信方式,以及智能傳感終端(現場監控模塊、傳輸模塊),對電氣設備的線纜溫度、電流、剩余電流、電壓、空開狀態等進行實時在線監測、統計分析,實時將數據傳送至智慧云服務平臺,通過智慧大屏以及手機小程序的方式直觀展現,對電力設備進行遠程管理。
信心倍增勇挑大梁 民企大顯身手正當時
“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習近平總書記2月17日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數字經濟高效賦能千行百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1%;云計算、大數據服務收入同比增長9.9%。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持續發展,數字經濟賦能千行百業,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和關鍵引擎。
盤點2024丨這一年,我們持續深化數智賦能
?2024年,數智化浪潮繼續席卷全球。挺立潮頭,數字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從規劃新建100個以上可信數據空間,到全球首發5G-A商用部署、發布各類人工智能(AI)大模型產品,再到推動聯大協商一致通過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這一年,我國推進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布局數字化基礎設施不斷取得新突破,推動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涌現,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評論:制造業轉型升級勢頭強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今年前10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制造業增長5.9%,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支撐明顯,制造業“壓艙石”作用不斷增強,工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年,數智化浪潮繼續席卷全球。挺立潮頭,數字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從規劃新建100個以上可信數據空間,到全球首發5G-A商用部署、發布各類人工智能(AI)大模型產品,再到推動聯大協商一致通過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這一年,我國推進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布局數字化基礎設施不斷取得新突破,推動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涌現,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開展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發展
—— 1月中旬 ——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大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發展。
《通知》提出9項試點內容,包括建設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提升車載終端裝配率、建立城市級服務管理平臺、開展規模化示范應用、探索高精度地圖安全應用、完善標準及測試評價體系、建設跨域身份互認體系、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探索新模式新業態。試點期為2024—2026年。
在建設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方面,《通知》要求,實現試點區域5G通信網絡全覆蓋,部署C-V2X(蜂窩車聯網)基礎設施;開展交通信號機和交通標志標識等聯網改造,實現聯網率90%以上;重點路口和路段同步部署路側感知設備和邊緣計算系統,實現與城市級平臺互聯互通,探索建立多桿合一、多感合一等發展模式。
在提升車載終端裝配率方面,《通知》提出,分類施策逐步提升車端聯網率,試點運行車輛100%安裝C-V2X車載終端和車輛數字身份證書載體;鼓勵對城市公交車、公務車、出租車等公共領域存量車進行C-V2X車載終端搭載改造,新車車載終端搭載率達50%等。
為推動開展規模化示范應用,《通知》鼓勵在限定區域內開展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車、自動泊車、城市物流、自動配送等多場景應用試點。
7月,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公布,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海南省海口—三亞—瓊海聯合體等20個城市(聯合體)入選。試點工作有利于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技術落地與規模應用。
“十四五”5G建設發展目標提前完成有序向5G-A升級推進
—— 3月底 ——
中國移動在杭州全球首發5G-A商用部署,公布首批100個5G-A網絡商用城市名單;其后,中國電信在上海、深圳推出5G-A套餐;中國聯通在廣東佛山建成空域連續覆蓋的5G-A試點網絡……
這是我國推動5G網絡向5G-A升級的縮影。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我國5G基站總數已超過414萬個,平均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到29個,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期間5G建設發展目標。5G網絡全面覆蓋政務中心、文旅景區、交通干線等重點熱點場所,并不斷向農村邊遠地區拓展,5G應用已經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80個。
當前,5G正向5G-A升級演進,我國正進入5G發展的“下半場”。5G-A是5G創新發展的重要階段,通過基于5G網絡進行軟件升級、硬件增強等方式,可根據不同業務需求分場景實現速率、時延、連接、能效等性能提升,并拓展支持感知、智能、計算等融合功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門前不久印發的《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按需推進5G網絡向5G-A升級演進,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實現5G-A超寬帶特性規模覆蓋。
“天工開源計劃”啟動人形機器人產業跑出“加速度”
—— 4月底 ——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全球首個純電驅擬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天工”。它能以6公里/小時的速度穩定奔跑,即使在“盲視”情況下,也能平穩通過斜坡和樓梯,能在磕絆、踏空等情況下靈活保持步態穩定。
4個月后,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具身智能產業趨勢與未來發展論壇上,“天工”升級版——“天工1.2MAX”亮相。它不僅“長高”、變“強壯”了,也更“聰明”了,實現了全鏈路具身智能能力閉環,涵蓋從感知指令到執行任務的全流程,能完成語音交互、無序抓取等復雜動作。
不僅“天工”,優必選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宇樹科技的通用人形機器人H1等在2024年國內各大展會上吸睛無數。今年,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多地加快建設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探路人形機器人的標準化和產業化。
11月,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啟動“天工開源計劃”,將陸續把本體、數據集、運動控制等方面的技術成果面向行業開源開放。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集成商等可在此基礎上再開發,加速推動人形機器人真正進入人類生活。
賽迪研究院發布的《2024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生態發展研究》顯示,在政府引導和投資驅動下,2024、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將持續高速增長,一批領先產品將開始小規模量產,同時也將有更多其他行業企業跨界入局。2026年,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將突破200億元。
人工智能產業標準加快完善計劃新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50項以上
—— 6月 ——
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造和行業應用等方面實現快速發展,形成龐大市場規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4)》顯示,我國初步構建了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核心產業規模接近6000億元,產業鏈覆蓋芯片、算法、數據、平臺等上下游關鍵環節。截至2024年6月,我國已有2.3億人使用過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占整體人口的16.4%。
人工智能產業呈現出創新技術群體突破、行業應用融合發展、國際合作深度協同等新特點,亟需完善人工智能產業標準體系。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以下簡稱《指南》),旨在更好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指南》指出,人工智能標準體系結構包括基礎共性、基礎支撐、關鍵技術、智能產品與服務、賦能新型工業化、行業應用、安全/治理等7個部分。
《指南》提出,到2026年,標準與產業科技創新的聯動水平持續提升,新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50項以上,引領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快形成;開展標準宣貫和實施推廣的企業超過1000家,標準服務企業創新發展的成效更加凸顯;參與制定國際標準20項以上,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全球化發展。
盤古大模型5.0發布助力企業全場景應用AI技術
—— 6月下旬 ——
6月下旬召開的華為開發者大會2024,盤古大模型5.0正式發布,在全系列、多模態、強思維三個方面帶來全新升級。
全系列方面,盤古大模型5.0包含不同參數規格的模型,以適配各種業務場景。十億級參數的Pangu E系列可支撐手機、PC等端側的智能應用,百億級參數的Pangu P系列適用于低時延、高效率的推理場景,千億級參數的Pangu U系列為企業通用大模型提供堅實底座,萬億級參數的Pangu S系列超級大模型能夠助力企業全場景應用人工智能技術。
多模態方面,盤古大模型5.0能夠更好更精準地理解物理世界,包括文本、圖片、視頻、雷達、紅外、遙感等更多模態。它在圖片和視頻識別方面,可支持10K超高分辨率;在內容生成方面,采用業界首創的STCG(可控時空生成)技術,聚焦自動駕駛、工業制造、建筑等多個行業場景,可生成更加符合物理規律的多模態內容。
復雜邏輯推理是大模型成為行業助手的關鍵。盤古大模型5.0將思維鏈技術與策略搜索深度結合,極大地提升了數學能力、復雜任務規劃能力以及工具調用能力。
盤古大模型持續深耕行業,已在30多個行業、400多個場景中落地,在政務、金融、制造、醫藥研發、煤礦、鋼鐵、鐵路、自動駕駛、工業設計、建筑設計、氣象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不止盤古大模型,2024年不少國產大模型邁入和實體產業相融合的新賽道,紛紛拼應用、拼落地,挺進實體經濟這片“主戰場”。隨著對產業的滲透率不斷提高,大模型賦能效應持續顯現,不斷提升經濟活力。
通信技術托舉低空經濟“起飛”打開萬億級市場空間
—— 6月底 ——
國內首個“低空+軌道”空鐵聯運項目在深圳北站樞紐東廣場正式開航,為旅客提供深圳空鐵交通一站式接駁服務。2024年,低空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
低空產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航空技術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在5G-A等新一代通信技術加持下,“低空+”場景加速從想象走進現實。5G-A通感一體技術實現了通信與感知的融合,極大提升低空飛行器的跟蹤和管理能力,為低空空域開放和無人機在物流、交通、應急、植保、測繪等場景的應用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3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撐和保障“短途運輸+電動垂直起降”客運網絡、“干—支—末”無人機配送網絡、滿足工農作業需求的低空生產作業網絡安全高效運行,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2024年,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發展低空經濟,空域改革、場景培育、產業發展不斷深入。多方合力之下,低空經濟將“飛”得更高更遠。
銀河麒麟發布首個AIPC版本國產操作系統取得新突破
—— 8月上旬 ——
8月上旬召開的2024中國操作系統產業大會上,國產操作系統銀河麒麟發布首個AIPC版本。這是一款與人工智能融合的國產桌面操作系統,填補了我國操作系統端側推理能力研發的空白。
操作系統承接上層軟件生態與底層硬件資源,為AI算法、模型與應用的運行提供支撐環境,在IT國產化中發揮重要作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全球操作系統廠商主要為歐美企業。我國操作系統發展起步晚、系統生態存在短板,趕超壓力大。銀河麒麟發布首個AIPC版本,標志著我國操作系統領域自主安全與自主創新取得雙突破。
這一版本的一大亮點是能夠實現端側推理能力。通過構建高效的國產操作系統端側智能引擎,這一系統支持離線狀態下的大模型推理,可降低數據傳輸延遲與帶寬消耗,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優化用戶體驗。這一系統還能實現對多種模型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幫助用戶省去全棧調校的步驟,讓用戶在一個硬件設備中方便地運行多種模型。其中,銀河麒麟操作系統AI子系統不僅實現模型的統一管理和調度,還衍生出日程管理、記憶地圖、智能搜索等新能力,可以把豐富多彩的云端模型和AI能力落地到個人電腦中。
生態是國產操作系統產業發展的關鍵。麒麟軟件持續加強同國產CPU(中央處理器)、數據庫、中間件等基礎軟硬件的深度適配優化和整體調優,已在金融、能源、交通、教育、通信等重點領域布置核心業務系統。數據顯示,麒麟軟件軟硬件適配總量已超過520萬次,麒麟軟件應用商店累計下載總次數超過7500萬人次、日下載量超10萬人次。
原生鴻蒙操作系統發布實現移動操作系統完全自主可控
—— 10月 ——
我國首個國產移動操作系統——華為原生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 NEXT)正式發布。這是繼蘋果iOS和安卓系統后,全球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
原生鴻蒙操作系統從內核到數據庫、編程語言,再到開發環境,全鏈條全過程均系自主研發,是我國首個實現全棧自研的移動操作系統,實現移動操作系統的完全自主可控。鴻蒙也是行業首個打通多設備、多場景,支持多樣交互、自由流轉的泛終端操作系統,可實現手機、穿戴、汽車、全屋智能等多設備場景互聯。
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加之配套的鴻蒙內核、編程語言、開發環境,以及基于該系統開發的各類應用,可幫助用戶獲得更高的安全性和長期可用性。過去一年,華為聯合國內上萬家生態伙伴、數十萬人投入鴻蒙原生應用開發,加快國產軟件、物聯網、人工智能、政務和民生應用產業發展,助力構建國產全面創新的信息技術產業鏈。
目前,以開源鴻蒙為底座的生態設備突破10億臺,持續賦能千行百業轉型升級。隨著華為Mate 70系列、Mate X6系列手機陸續上市,鴻蒙生態設備數量持續增加。11月26日,華為在Mate品牌盛典期間宣布,2025年所有新發布的華為手機和平板產品都將搭載原生鴻蒙操作系統。
原生鴻蒙操作系統的上市和鴻蒙生態的持續完善,是華為及其合作伙伴在操作系統技術和軟件生態創新領域交出的“中國企業答卷”。
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印發加快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
—— 11月 ——
國家數據局印發《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旨在促進數據要素合規高效流通使用,加快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
可信數據空間是基于共識規則,聯接多方主體,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共用的一種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是數據要素價值共創的應用生態,是支撐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重要載體。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8年,可信數據空間運營、技術、生態、標準、安全等體系取得突破,建成100個以上可信數據空間,形成一批數據空間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基本建成廣泛互聯、資源集聚、生態繁榮、價值共創、治理有序的可信數據空間網絡,各領域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水平顯著提升,初步形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數據生態體系。
圍繞總體目標,《行動計劃》部署了三項重點任務:實施可信數據空間能力建設行動,通過構建可信管控能力、提高資源交互能力、強化價值共創能力,打造可信數據空間的核心能力體系;開展可信數據空間培育推廣行動,主要是布局企業、行業、城市、個人、跨境五類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和應用推廣,探索各類數據空間的場景創新、模式創新、機制創新;推進可信數據空間筑基行動,圍繞制訂關鍵標準、攻關核心技術、完善基礎服務、強化規范管理、拓展國際合作等方面,全面夯實可信數據空間發展基礎。
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之友小組成立幫助發展中國家平等受益
—— 12月初 ——
中國和贊比亞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共同舉辦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之友小組首次會議,標志著該小組正式成立。這是推進落實人工智能能力建設聯大決議的后續行動,充分彰顯中國推動人工智能包容普惠發展的決心。
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指引下,今年7月,中國推動聯大協商一致通過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140多個國家參加聯署。
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但大多數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尚未能真正接觸、使用人工智能并從中受益,全球數字鴻溝仍有擴大之勢。廣大聯合國會員國普遍期待就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加強國際合作,平等發展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共享人工智能知識成果。
中國推動聯大通過的這份決議聚焦人工智能能力建設主題,圍繞加強相關國際合作提出一系列重要務實舉措,旨在幫助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從人工智能發展中平等受益,彌合數字鴻溝,完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加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該決議獲得協商一致通過,表明廣大會員國普遍贊同通過對話合作加強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充分彰顯出中國對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的負責任態度和重要引領作用。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崔爽
了解更多奧普泰產品
點擊(移動端)/掃描(PC端)二維碼
樂享服務
掃描二維碼
樂享VIP服務